陶朱就是范蠡[fàn lǐ](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又名鸱夷子皮陶朱公。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越国相国、上将军。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后隐去。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因为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享年88岁。
子贡就是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公元前456年死于齐国,葬在祖籍(今浚县大伾山东南张庄),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
陶朱公生意经,也被称为陶朱公商经或商训,其全文原文如下:
陶朱公商训:
一、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二、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三、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四、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五、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六、能讨帐。勤谨不怠,取行自多。
七、能用人。因才四用,任事有赖。
八、能辨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九、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十、能知机。售宁随时,可称名哲。
十一、能倡率。躬行必律,亲感自生。
十二、能运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商场教训:
生意要勒紧,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温和,躁暴则交易少。
议价要订明,含糊则争执多。
帐目要稽查,懒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散漫则必废残。
出纳要谨慎,大意则错漏多。
期限要约定,延迟则信用失。
临事要责任,放弃则受害大。
用度要节俭,奢侈则用途竭。
买卖要随时,拖延则机宜失。
赊欠要识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苟且则必糊涂。
用人要方正,诡谲则受其累。
陶朱公,即范蠡,是春秋末期的著名政治家、谋士、名贾和实业家。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
陶朱公商经是陶朱公根据自己的商业实践经验所写的一部商业经营宝典,其中包括了商业经营的各种原则、方法和策略,以及商业道德和商业心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现代商业经营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以上是陶朱公生意经的全文原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范蠡和子贡
范蠡 ,字少伯,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邑(今河南淅川)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名贾和实业家。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
子贡 ,孔子的弟子。如果以现在成功人士的标准来排名,子贡富贵多金、位高权重、声名显赫,毫无争议名列前茅。
史记·货殖列传》共记载了十七位成功人士的经商活动,将子贡列在第二,排在第一位的是范蠡(li)和他的师傅计然。范蠡后世被尊称为文财神。子贡也很厉害,后世被称为儒商始祖。
何谓儒商?有人说儒商是有儒雅风度的商人,明显的望文生义。风度是表象,内在更重要。儒商,为“儒”与“商”的结合体,既有商人的财富与成功,更要有儒者的道德和才智,是儒者的楷模,商界的精英。一般认为,儒商应有如下特征:注重个人修养,诚信经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注重合作,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