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槐世泽远,两晋家声长”是王姓三槐堂的楹联。上联典出北宋兵部侍郎王祜,他尝手植三槐于庭,时称“王氏三槐”。下联指晋代“书圣”王羲之与子王献之,书法为人皆为楷模。江苏南通一带的王姓大多数由山东、安徽迁徙而来。
为什么称之为“三槐堂”呢?北宋王祐,大名莘县人,字景叔,自幼聪慧过人,年轻时曾任魏县、南乐二县县令。相传,周代宫廷外种槐树三棵,荆棘九株。百官朝见天子之时,三公面对槐树而立,九卿面对荆棘面立。
后世便以三槐代指三公一类官职,九棘代指九卿百官。
两晋历史是指中国历史上的晋朝,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西晋时期,司马炎篡魏建立晋朝,统一了中国,疆域辽阔,经济文化发展,但政治腐败,豪强地主势力兴起,导致农民起义和内乱。
东晋时期,政治黑暗,军阀混战,政权更迭频繁,外族入侵,国土沦丧。同时也有一定的文化发展,如王羲之、陶渊明等文化名人的出现。最终,东晋被刘裕所取代,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
司马炎
两晋时期分为西晋与东晋。西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西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分裂,至此再度统一。统治疆域东、南至海,西至葱岭,西南至云南、广西,北至大漠,东至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