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是明朝时候废除的
锦衣卫是在公元1382年建立,在明朝被废除的。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
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朱元璋设置锦衣卫以驾驭一些在朝廷中由宪司负责的事项逐步由锦衣卫处理。镇抚司由卫的下属独立于锦衣卫,权力扩大,可直接向皇帝上奏,后被废除。
锦衣卫在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被朱元璋下令废除,当时朱元璋认为锦衣卫有滥用职权,依势作宠之态,于是将内外刑狱从锦衣卫职责中废除,交由法司处理 。然而,在明成祖时期,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
直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以说是正式结束了长达290年的历史。
清朝入关以后,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设立了锦衣卫,但在顺治二年(1645年),改称銮仪卫。
锦衣卫的全称为“东厂卫辅监军都指挥使司”,是明朝朱元璋为了维护皇权而设立的秘密情报机构,负责维护皇权、镇压异己和搜集情报。
锦衣卫成立初期,招募了一些得力的幕僚和将领,这些人都是忠于明朝的,锦衣卫也得到了朝廷的信任和支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锦衣卫的权力逐渐膨胀,甚至有些锦衣卫官员滥用职权、贪污受贿、侵犯民间自由等行为,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和反抗,最终导致了锦衣卫的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