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诉前调解的最新规定
时间:2025-05-13 06:57:32
答案

1、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2、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

3、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

4、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5、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

6、可以不制作调解书的情况

7、调解不成的后续处理规定。

诉前调解的性质
答案

诉前调解是一种法律方式,它的性质是一种非诉讼性的纠纷解决机制。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协商的方式,在诉讼程序之前解决争议,从而达到便捷、快速、经济、公正的解决纠纷的目的。

诉前调解是基于协商和自愿的原则进行的,它不像诉讼程序那样需要严格的证据要求、程序要求和审判程序,而是通过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签署调解协议来解决纠纷。

因此,诉前调解的特点是灵活、自主、自愿和保密。当事人可以在不受诉讼程序的约束下,自主选择调解的方式和结果,而且调解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可以起到解决纠纷的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诉前调解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一些简单的民事纠纷中,例如劳动争议、房屋买卖纠纷、交通事故等,都可以通过诉前调解来解决。通过诉前调解,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而且可以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关系,达到双赢的效果

诉前调解的法官为什么只关心最终调解的结果
答案

?

诉前调解的法官之所以只关心最终调解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法律鼓励调解: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案件应当进行调解,符合条件的应当组织诉前调解。法官有组织调解的义务和责任,因此他们力争案件双方当事人能够达成调解并结案1。

调解能够使得各方达到利益均衡:调解最重要的是化解矛盾,保持双方的利益均衡。通过法官的努力去促成调解,给双方最后一次机会,各退一步,各方也不至于“赢得太多”或者“输得太惨”1。

调解有利于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打官司是一件费钱费力的事情,如果能够促成调解,法院就会做出民事调解书,对各方权利义务进行了确定,各方也须按照调解的方案履行,不再有后续的诉讼程序。如果一方不按调解协议履行的,另一方可以直接依据调解书申请强制执行,省去了中间诉讼审判的时间1。

调解有利于缓解执行难:执行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法院工作的重难点,而调解书是基于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因为是当事人心甘情愿做出的,因此往往比直接下判决更有履行的可能性,更能有效保障当事人的利益,节省司法资源

推荐
© 2025 冉波知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