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起于塞北,满人是马背上的民族。
也许是由于骑马的缘故,很早就有了结辫的习惯。
满族人的祖先金人,就是剃发蓄辫的民族,其发式是“半剃半留”,于额角引一直线,线前面的头发全部剃光,线后面的头发结辫垂于脑后。
《宋史》记载宋将刘琦抗金事迹时说:“是夕,天欲雨,电光四射,见辫发者辄歼之。
金兵退十五里。
” 大约是祖先有此强迫削发之先例,几百年之后,当满洲的八旗兵势如破竹地越过山海关,开入关内,推翻业已腐朽的明朝,确立清朝的统治以后,清朝统治者便开始强力推行剃发蓄辫制度。
一、宋代玉童子形象:其发式多为头顶一撮发,也有头顶两撮发分向左右两侧的,后脑较大,留发或者不留发的,脑袋大,鼻子像葱,眉毛呈“八”字形,手脚细小,而且多以神态活泼的汉族儿童形象出现,手中多持荷花,雕刻细致入微。
二、辽代玉童子形象
辽代玉童子形象:辽代玉童子一般头顶无发,前额顶部有两绺长发向两侧分开。
三、元代玉童子形象
元代玉童子形象:其发式为头面一撮发,或者两旁各一撮,有些头顶的头发有一阴刻“十”字,脸部多为猴脸,而且多身着蒙古族服饰。
四、明代玉童子形象
明代玉童子形象:明代玉童子是前额后脑凸出,眼眶雕琢非常大。
五、清代玉童子形象
清代玉童子形象:清代玉童子更加倾向于写实之风,姿态各异,鼻形高耸,颧骨较高,雕琢更为细腻,发式与衣服纹装饰繁多,男童多为桃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