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和"小雪"都是指降雪的天气现象,在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也有相应的节气名称。
主要区别如下:
1. 雪:指的是一种降水形式,是指水汽在高空凝结成固态的结晶体,以雪花形状降落到地面的现象。雪通常是冬季的常见天气现象,可以形成白茫茫的雪地。
2. 小雪:小雪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大约在每年的11月22日左右。小雪是冬季节气的第三个节气,代表着冬季进一步寒冷的开始。在这个节气中,天气逐渐变冷,降雪的机会增多,但降雪量相对较小,不如大雪节气那么集中且大量。
总之,"雪"是形容降雪现象,而"小雪"是农历节气名称,指的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
1. 成分不同
- 雪:由已冻结的纯水组成,密度低,含气体。
- 冰沙:固化的液态水,比雪更浑浊厚重,密度较高。
- 雪:在气温低于0°C时从云层降落形成。
- 冰沙:水在0°C以下结冻形成。
3. 形成过程不同
- 雪:水蒸气在云层中通过过冷却直接升华成雪花降落。
- 冰沙:液态水被冷却至冰点以下而固化形成。
4. 形态和大小不同
- 雪:多呈六角晶体、蝴蝶状,体积小、质轻。
- 冰沙:不定形体,较雪块大、结实。
5. 融化速度不同
- 雪:融化较快,维持时间短。
- 冰沙:融化较慢,可以维持较长时间。
霰
[xiàn]
1. 〔~弹(dàn)〕炮弹的一种,内装黑色炸药和小铅球、钢球,弹头装有定时的引信,能在预定目标上空及附近爆炸。亦称“榴霰弹”、“子母弹”、“群子弹”。
2. 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