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卧薪尝胆四个来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并解释
时间:2025-05-12 22:28:35
答案

卧薪尝胆,主要讲了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在会稽一战中,败给了吴王夫差。勾践就假装老实蒙骗夫差,最后终于被夫差释放回家。勾践回国后,时刻不忘报仇雪恨,他睡柴草,尝苦胆,亲自参加劳动,生活俭朴,尊重能人,爱护百姓,坚持不懈。几年后越国强大起来,最后越越过强大了,攻打吴国,吴国打败,勾践终于报了大仇。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典故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破釜沉舟中的两个典故是
答案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个典故源于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故事。吴王夫差为了报仇雪恨,率军攻打越国,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越国君臣在吴国为奴三年,终得返国。勾践回国后,为了不忘国耻,激励自己,他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问自己:“你忘了会稽的耻辱了吗?”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励精图治,成功复国,并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个典故源于秦朝末年楚汉相争的故事。项羽为了鼓舞士气,下令全军破釜沉舟,表示决心要决一死战,不胜利就不再回来。结果项羽的军队后来以少胜多,打败了秦军的主力,为汉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这两个典故都表达了坚韧不拔、决心取胜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卧薪尝胆四个来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并解释
答案

成语“卧薪尝胆”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推荐
© 2025 冉波知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