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祁阳共设6区。第一区,驻观音滩,辖三吾镇、保浯乡、观桥乡;第二区驻归阳,辖归阳乡、靖炎乡、四靖乡;第三区驻白水,辖福泉乡、民治乡、大忠乡、潘家乡;第四区驻洪桥,辖至昌乡、金兰乡、振中乡;第五区驻龙家亭子,辖四治乡、景卿乡、民有乡;第六区驻文明铺,辖保麓乡、同文乡、文明乡
2、2021年1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祁阳县,设立县级祁阳市
3、三国吴主孙亮二年(257年),分零陵郡泉陵县置祁阳、永昌二县。祁阳县治于今祁东县金兰桥镇新桥头,位于祁山(今衡南县岐山,又名凤凰山)之南,故名祁阳。永昌县治于今祁东县砖塘镇烟合岭
4、根据祁阳市乡镇区划调整方案,祁阳市现辖凤凰、石鼓源和晒北滩瑶族乡共3个乡;观音滩、茅竹、大忠桥、三口塘、肖家、八宝、白水、黄泥塘、进宝塘、潘市、梅溪、羊角塘、下马渡、七里桥、大村甸、黎家坪、文富镇、文明铺、龚家坪、金洞共20个镇;龙山、长虹、浯溪3个街道;原种场、畜牧场
1960年的粮食危机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天灾:1960年代初期,中国北方遭受了持续多年的旱灾和水灾,导致大量的农田受损或无法耕种,粮食产量下降。
人口增长: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粮食需求量急剧上升。而当时的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国际形势:冷战时期的国际形势紧张,西方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经济制裁和贸易限制措施,使得中国面临进口食品短缺的困境。
政策失误:当时的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农民失去了自主权,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同时也造成了农业生产效率的下降。
以上因素共同作用,使得1960年代初期中国出现了严重的粮食供应短缺问题,引发了全国性的粮食危机,威胁到了人民的温饱和国家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发动“大跃进”运动、引进新型高产作物等,逐步缓解了粮食危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