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金额的计算一般就是计算犯罪数额所得。对犯罪所得的认定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1.犯罪所得具有经济价值。行为人通过各种违法手段获取违法所得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这些财物的经济价值,如金钱、有价证券、文物、房屋等等。
2.犯罪所得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违法所得既包括行为人通过犯罪手段获取的财物,也包括司法机关认定犯罪嫌疑人无罪后,由特定机关处理的行为人非法所得的财物。
3.犯罪所得只能由国家授权的特定机关通过一定程序才能认定。这里的特定机关包括两类,一是行政执法机关依照有关行政法规,对行政相对人作出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二是司法机关对刑事案件中的违法所得依法作出的追缴或退赔的决定。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是一种犯罪行为,通常是指在犯罪活动中获取的非法所得被用于合法化或隐瞒的行为。上游犯罪范围指的是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相关的其他犯罪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洗钱:将犯罪所得通过各种手段变成合法财产的行为,包括现金交易、虚构交易、假账等。
2. 走私:通过非法渠道将走私货物进出境,获取非法所得。
3. 诈骗:通过欺骗他人的方式获取非法所得。
4. 盗窃、抢劫、诈骗等各类犯罪: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财物并加以隐瞒的行为。
5. 贪污受贿:通过滥用职权或者行贿受贿等手段获取非法所得。
总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上游犯罪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许多其他的犯罪行为,这些行为都可能会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伤害。因此,应该加强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的打击和处罚力度,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区别: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是指行为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例如收赃、销赃;帮助犯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例如给骗子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实施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