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之一。
1. 战役背景:淞沪会战的背景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日本希望通过控制上海来控制中国的经济和政治。
2. 战役目的:淞沪会战的主要目的是改变日军侵略时的动向,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
3. 双方兵力:淞沪会战双方的兵力都非常庞大,中国方面的兵力达到了八十万人,日本方面则投入了二十多万人。
4. 战役结果:这场战争持续了三个月,最后统计出来,中国方面的死伤人数达到了三十万,而日本方面的死伤人数达到了四万多。
5. 战役影响: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之一,它改变了日军侵略中国的动向,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长期进行创造了条件。
淞沪会战之后,南京并没有立即沦陷。
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淞沪会战之后,日军进攻矛头转向当时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1937 年 12 月 1 日,日军攻占江阴要塞,同日,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命令,南京保卫战开始。12 月 10 日日军发起总攻,12 月 12 日唐生智下达突围、撤退命令,12 月 13 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综上所述,淞沪会战之后,日军对南京发动了进攻,最终于 1937 年 12 月 13 日攻陷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