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图纸中的形位公差是指**对零件形状和位置的允许偏差范围的规定**。
形位公差,也称为几何公差,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两部分。这些公差是用于指定零件的实际表面、轴、中心平面等要素与理想状态下的对应要素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差异。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形状公差**:涉及零件本身的形状,如平面度、圆度、线轮廓度(直线度)等。例如,直线度要求指定目标(如一条边或轴线)应接近完美直线。
2. **位置公差**:涉及零件特征相对于其他特征的位置,如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等。位置公差限制了工件位置尺寸的偏差。
3. **功能要求**:零件的功能决定需要应用哪些形位公差。设计时应根据零件在产品中的作用和配合关系来确定公差要求。
4. **公差标注**:在图纸上要正确标注形位公差符号,以明确说明公差要求。这些标注通常遵循国际标准ISO或国家标准。
5. **检测方法**:为了验证零件是否满足形位公差要求,需要使用特定的检测设备和方法进行测量。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中国都推荐了相应的检测原理和方法。
6. **设计表达**:通过标注形位公差,设计者可以更清晰地传达设计意图,同时为检具的设计提供明确的依据。
7. **历史发展**:工业化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有了形位公差的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69年公布了形位公差标准,中国则于1980年颁布了相关标准。
机械图纸基准需要从三个方面来看。
首先,要看基准种类,常见的有:直线基准、圆柱基准、平面基准等。
对于不同的基准种类,需要认真研读基准的符号、标记与尺寸公差要求等信息。
其次,要看基准在图纸上的位置和布局,基准的位置应该清晰明了,符合设计要求,而且与其他基准之间要有充分的空间,避免相互干扰。
最后,要看基准的精度和质量要求,这涉及到零件的制造和测量。
对于高精度的零件,基准的质量和精度的要求也就更高,因此在加工和检验时需要格外注意。
总之,机械图纸基准的理解需要综合考虑基准种类、位置布局和质量精度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读。
公式1: (大头直径-小头直径)÷(2*锥度的总长)=斜角值
公式2: 近似计算公式(度数在≤6°以内)
(大头直径-小头直径)/总长*28.7=度数
锥度是算圆锥尺寸用的,斜度又叫坡度,是算斜面尺寸用的。
比如1:20 代表多少??或多少度
1:20=(大D-小D)
锥长即是大头减小头除与高度,所得的数是正切函数值,然后查正切函数表即可得到锥度值。